推动公共关系工作迈上新台阶—郭卫民会长为长三角公共关系研修班开班授课
发布时间:2025-05-29
2025年5月26日,长三角公共关系首期高级研修班在浦东新区区委党校正式开班。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郭卫民担纲首堂授课,讲述公共关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学员们深入剖析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以及推进公共关系迈上新台阶的目标任务。
现代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
郭卫民会长在论述了公共关系的涵义与历史发展之后,深情回顾了现代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他指出,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兴起阶段。1984年被学界称为中国公共关系元年,中央层面出台相关文件提供政策指引,主流科研机构开展研究推动学科化发展,外国公关公司进入中国内地,本土企业也开始设立公关部门,形成了“第一次公关潮”。
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是稳步发展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公共关系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开启了 “第二次公关潮”。公共关系行业在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2002年成功申办世博会、加入世贸组织等重大事件进一步推动了公共关系的发展。
2002年至2012年是政府引领阶段。2003年抗击 “非典” 后,公共关系在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政府推向体制内各个领域,政府部门越来越认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在大型国际活动中借助公共关系内容和方法打造国家和城市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关系进入繁荣发展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环境和条件进一步优化,主体不断丰富,政府、企业、机构的公关意识增强,队伍不断壮大,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为公共关系带来新的突破和机遇,在国家大型活动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国家公关并取得良好效果。
公共关系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郭卫民会长在授课中深刻分析了公共关系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郭会长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关系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开展民间外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在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它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能促进利益相关方合作交流,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各方通过公共关系及时传递信息,加强沟通协作,协调资源,共同应对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一方面,公共关系助力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塑造良好国家形象。政府通过公共关系活动与公众有效沟通,解读政策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增强公众信任和支持。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对国际传播有借鉴作用,其成熟的理论框架体系和丰富内涵,如注重主体、客体和手段,强调平等互动,重视对象研究等,与国际传播要求高度一致,能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示党和政府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公共关系帮助企业做好品牌传播、危机管理等工作,助力企业 “走出去”。企业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协调内外关系,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推动公共关系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应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时,郭卫民会长明确提出了推动公共关系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首先,公共关系要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国家治理体系能力建设。公共关系行业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政策解读,回应社会热点,举办品牌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各方资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其次,公共关系要积极开展国际传播,营造良好外部环境。要加强公共关系策划,提升多元主体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制作符合受众需求的文化产品,以效果为导向做好精准传播。依托公共关系优势,增强跨文化交流水准,开展对外合作,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再者,公共关系要充分发挥公共关系在提升企业声誉、助力企业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方面的作用。要围绕中国企业 “走出去” 面临的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开展培训,组织交流活动,增强出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对外美誉度。
还有,公共关系要迎接挑战创新发展,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关系体系。要积极研究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推进行业转型升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加强新形势下公共关系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理论体系,推动公共关系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服务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郭卫民会长的首堂授课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学员们点明了公共关系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内容,学员们在课后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践行所学理念和知识,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公共关系事业贡献力量。